圖形處理器評論

MSI GeForce RTX 5070 Ti Ventus 3X 評測:4K 遊戲只需 749 美元

GeForce RTX 5070 Ti 計劃 於今天推出,這是繼 RTX 5090 和 RTX 5080 發佈之後的第三款 Backwell GPU。它具有與 RTX 4070 Ti Super 相似的規格,包括:

  • 著色器/內核: 8,960(對比 8,448)
  • 顯存: 16 GB GDDR7(與 GDDR6X 相比)
  • 記憶體總線: 256 位(相同)
  • 二級快取: 64 MB(與 48 MB 相比)
  • 頻寬: 896 GB/s(與 672 GB/s 相比)
  • 總諧波壓: 300W TBP(與 285W 相比)
  • 建議零售價: 749 美元(對比 799 美元)
規格微星 RTX 5070 Ti 3x Ventus英偉達 GeForce RTX 5080NVIDIA GeForce RTX 4080 超級英偉達 GeForce RTX 4070 TiNVIDIA GeForce RTX 4070 Ti 超級
GPU 架構布萊克威爾布萊克威爾艾達·洛夫萊斯艾達·洛夫萊斯艾達·洛夫萊斯
CUDA 核心8,96010,75210,2407,6808,448
加速時鐘2.48 千兆赫2.6 千兆赫2.55 千兆赫2.61 千兆赫2.61 千兆赫
記憶16 GB GDDR716 GB GDDR716 GB GDDR6X12 GB GDDR6X16 GB GDDR6X
記憶體介面256 位256 位256 位192 位256 位
記憶體頻寬896 GB/秒960 GB/秒736 GB/秒504 GB/秒672 GB/秒
RT 核心7084806066
Tensor 核心280336320240264
TBP300 瓦360 瓦320 瓦285 瓦285 瓦
建議零售價749 美元(82,000 印度盧比)999 美元999 美元799 美元799 美元

較低的建議零售價是一個受歡迎的驚喜,這是 RTX 4070 Ti Super 性能不佳的結果。與 RTX 5080 一樣,記憶體是主要升級。從 GDDR6X 到 GDDR7 的提升將頻寬從 672 GB/s 增加到 896 GB/s。L2 快取已從 48 MB 合併到 64 MB,以提高 4K 的命中率。

NVIDIA RTX 4070 Ti 與 RTX 5070 Ti:1440p 基準測試

GeForce RTX 5070 Ti 在 1440p 解析度下提供標稱性能提升,平均比 RTX 4070 Ti 領先 10-15%。 這是因為它在 1440p 時更高的記憶體頻寬並不像在 4K 時那樣重要。

賽博朋克 2077 是一個例外,即使在 30 年時也表現出更大的 1440% FPS 提升。我們在光柵化中觀察到 RTX 5080 也有類似的情況。

RTX 5070 Ti 僅比《霍格沃茨之遺》中的 4070 Ti 快 8%, 在《心靈殺手 2》中快 13.5%。 使用 Blackwell GPU 的 Space Marine 2 速度提高了 16%, Requiem 也是如此。

Black Myth Wukong 在 RTX 5070 Ti 上以 1440p 的速度提高了 20%,而 Silent Hill 2 的速度提高了 12-13 %。

NVIDIA RTX 4070 Ti vs. RTX 5070 Ti:4K 基準測試

GeForce RTX 5070 Ti 在 4K(光柵)的《賽博朋克 2077》中將領先優勢擴大到 35%,超過了 RTX 4070 Ti。在原生超高清方面,它比 RTX 5080 和 RTX 4090 慢大約 20-22%。

光線追蹤將 Ada Lovelace 和 Blackwell 之間的性能差距降低到僅 ~10%,使 RTX 4090 領先 44%。在此基準測試中,RTX 5080 比 RTX 5070 Ti 快 26%。

路徑追蹤沒有太大區別,但在啟用放大和幀生成后,x70 Ti 和 RTX 5080/4090 之間的性能差異增加到近 50%。

霍格沃茨之遺在 RTX 5070 Ti 上的 4K 解析度比在 RTX 4070 Ti 上26%,而 RTX 4090 比前者領先 28%。

RTX 4070 Ti 無法通過光線追蹤和 DLAA 保持可玩的幀速率,導致體驗卡頓,最低幀率低於 15 FPS。幀生成將 RTX 5070 Ti 推至 34 FPS,使其比 RTX 4090 慢 20%。

Alan Wake 2 是另一個無法在 RTX 4 Ti 上以原生 4K(即使沒有 RT)播放的遊戲。12 GB VRAM 緩衝區是最近許多遊戲的嚴重因素。RTX 5070 Ti 的平均幀速率為 40 FPS,落後 RTX 4090 26%。

光線和路徑追蹤在 RTX 4070 Ti 和 RTX 5070 Ti 之間留下了 15-20% 的差距。同時,RTX 4090 領先 30%, 所有顯卡都啟用了升級和幀生成。

《星球大戰:亡命之徒》在 RTX 4070 Ti 和 RTX 5070 Ti 之間表現出最小的赤字。Blackwell SKU 僅比其前身 Lovelace 快 6-7%, 無論有沒有 RTXDI。

Space Marine 2 在原生 32K 解析度下為 RTX 5070 Ti 提供了更可觀的領先優勢。RTX 4090 比後者領先 40%。

升級和幀生成將 RTX 4070 Ti 和 RTX 5070 Ti 之間的領先優勢降低到 25% 以下,因為這兩款 GPU 都通過事件序列提供 超過 120 FPS 的速度。

瘟疫傳說:安魂曲在 RTX 5070 Ti 上的性能提高了 20%, 比 RTX 4090 落後 23%。在生成和不生成幀的情況下都會觀察到類似的增量。

Black Myth: Wukong 的玩法類似,在兩個 Ti 之間保持 20% 的性能差距。在此基準測試中,RTX 4090 對 5070 Ti 的領先優勢下降到 30%。

NVIDIA RTX 5070 Ti:DLSS 4 多幀生成

多幀生成在 RTX 5080 和 5090 上流暢運行。然而,我們在運行MFG(賽博朋克2077和霍格沃茨遺產)時觀察到RTX 5070 Ti上的 重影偽影 。這些在 DLAA 中最為突出,隨著品質模式的升級而變得更加罕見,而隨著性能模式的升級,這些幾乎消失。這可能是由於 較低的輸入 幀速率,但這就是 MFG 存在的原因:4K 遊戲,光線/路徑追蹤速度為 60 FPS 或更高。

撇開偽影不談,RTX 5070 Ti 在 4K 下最費力的光線/路徑追蹤遊戲中提供 超過 100 FPS 的幀率

值得注意的是,RTX 4090 在《賽博朋克 5077》中成功地擊敗了 4 幀 MFG 場景中的 2077 Ti。即使使用 MFG 4x,RTX 5070 Ti 在低點方面也無法與 Lovelace 旗艦產品相媲美。

Alan Wake 2 的性能與 RTX 4090(帶 FG)相似,其 MFG 為 3 倍,比 RTX 5070 Ti 高出 3 倍,落後 MFG 4 倍 20%。

Silent Hill 2 在 MFG 上顯示出巨大的增益,在 4K 時平均為 161 FPS (圖形設置已最大化)。RTX 4070 Ti 的平均幀速率為 66 FPS,具有單幀生成和品質模式升級功能。

散熱和功耗

微星 GeForce RTX 5070 Ti Ventus 3X 通過我們的測試使用了其全部 300W TBP 津貼,在大多數遊戲中平均為 280-290W。像《霍格沃茨之遺》和《寂靜嶺 2》這樣的遊戲(令人驚訝地)使用的功率更少,即使光線追蹤最大化,平均功率也為 230-240W。Ventus 3X 很好地保持在其熱範圍內,即使在最費力的遊戲中,平均溫度也為 66-68C

結論:經濟實惠的 4K GPU,但有注意事項

GeForce RTX 5070 Ti 與 RTX 5080 驚人地相似。在記憶體方面,兩者幾乎相同:16 GB VRAM、256 位寬總線和 64 MB L2 緩存。5080 具有更多的著色器內核和更高的時鐘速度,這可以通過超頻來緩解。這使得 RTX 5070 Ti 成為 遠低於 4 美元(82,000 印度盧比)的功能強大的 82,000K GPU。

規格RTX 5070 TiRTX 5080
建築布萊克威爾布萊克威爾
CUDA 核心8,96010,752
Tensor 核心280(第 5 代)336(第 5 代)
光線追蹤核心70(第 4 代)84(第 4 代)
Base Clock2.3 千兆赫2.3 千兆赫
加速時鐘2.45 千兆赫2.62 千兆赫
記憶16 GB GDDR716 GB GDDR7
記憶體速度28 Gbps的30 Gbps的
記憶體介面256 位256 位
記憶體頻寬896 GB/秒960 GB/秒
L2 快取64 兆位元組64 兆位元組
總圖形處理能力300 瓦360 瓦
推薦 PSU750 瓦850 瓦
發佈日期2月20, 20251月30, 2025
啟動 MSRP749 美元999 美元

當然,還有 MFG (如果可用)在正常工作時可以創造奇跡。缺點是它僅在特定遊戲中受支援。許多最近的版本,包括 印第安那鐘斯AvowedBlack MythSpiderman 2 尚未添加。此外,上述偽像是一個問題,因為大多數 4K 遊戲玩家僅限於 60 Hz 顯示器,而這才是重點所在。

Areej

Processors, PC gaming, and the past. I have been writing about computer hardware for over seven years with more than 5000 published articles. Started off during engineering college and haven't stopped since. Find me at HardwareTimes and PC Opset.
Back to top button